竹节参种植技术
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竹节参的关注度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人想种植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种植,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竹节参的种植方法。

一、选地
竹节参喜肥趋湿,忌强光直射,耐寒而惧高温,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,既可以林下套种,利用林木遮阴。也可以光地种植,光地种植需要像种植三七一样搭建遮阳网。可以根据自己的土地情况,选择合适种植方式。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宜,选择坡向为阴坡或半阴坡,坡度为5~25度山坡中段进行种植最好。
二、整地,起垄
1、土地必须深耕25~35厘米,阳光下暴晒一个月左右耕耙均匀,将枯树根,石块等杂物清理移除。然后每亩撒入生石灰粉100~300公斤用于前期消毒杀菌。移栽之前每亩地撒入5~8公斤辛硫磷,(或者敌百虫)1.5公斤阿维菌素防止地下害虫和病菌。

2、起垄高度25cm~30cm之间起垄宽度1~1.2米之间,长度依地形而定。垄沟宽度不低于25cm~35cm,便宜排水和田间管理。然后垄墒上面撒入腐熟的农家肥(猪,牛,羊粪),每亩1200~1500公斤,磷肥50公斤,含量51%的复合肥15公斤,通过耕耙与土壤混合。
三、搭建遮阴棚
根据竹节参喜阴的习性,光地种植必须搭建70%的遮阴网。荫棚桩高2.2米,可选木桩或者水泥桩,5cm直径钢管也可以。按间距3米,行距2米入土半米,桩与桩之间用8#,10#铁丝程井字形固定,四周围用钻机钻深度为50cm的斜洞放入锚杆拉入铁丝用于定边桩,防止大风吹翻遮阴网。

林下套种
如果是林下套种,可视情况而定,林木遮阴效果好的不一定需要遮阴网。
四、栽植
竹节参种子当年播种次年出苗,一般3~4月份出苗,9~11月份倒苗,所以移时间最好是10月份~次年1月份之间。
1、选苗:应选取苗体形态自然、须根稍长、健康无明显病害、无机械损伤、单株要求2克以上带萌发芽,芽头清晰明显且生长良好的植株栽种,这样能保证成活率,芽头没有完全长出来之前移栽可以提高成活率和对土壤适应能力。

2、土地杀菌:移栽之前每亩地撒入5~8公斤辛硫磷,(或者敌百虫)1.5公斤阿维菌素防止地下害虫和病菌。
3、小苗杀菌消毒:预防参苗带菌栽植可用1:1000倍灭菌磷溶液浸泡5分钟(或者多菌灵1:800倍、也可用甲基托布津溶液1:800倍)捞出晾干水分即可移栽。
4、移栽
竹节参小苗行株距为25cm左右,移栽深度为2~4cm不可过深,栽植时参苗芽苞向上,须根侧卧依次排列。然后覆盖土壤,覆盖厚的不超过2.5cm,否则参苗容易腐烂。然后把垄墒整理呈拱形,防止积水,最后覆盖松针或者枯树叶,厚度1cm左右。

五、苗期和植株管理
竹节参出苗后,要及时检查病虫害和除草。
1、施肥:竹节参生长周期长,耗费肥料和养分较多,所以在苗子全部出苗后一个月内施第一次肥,以含氮磷钾比例为17:17:17的复混肥料为主,每亩撒施15~20公斤。也可用农家肥或者沼气池肥水兑水浇灌,每亩地1000kg~1200kg。
2、追肥:二个月后追施第二次追肥,数量可比第一次稍加,最后一次等待倒苗以后,把枝干树叶清理干净撒施腐熟后的农家肥,每亩1200kg~1500kg并覆盖1~2厘米腐殖土。
3、排水防涝:竹节参不耐涝,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清理排水沟,防止积水,保持良好根部透气性。

4、病害管理
因地理环境,气候,雨水等原因竹节参也不可避免发生病害,一般主要发病位置集中在叶面、根系和近地面的根茎位置。发病时多在高温湿润的季节,由于长期受到雨水侵蚀而诱发,根系会有明显的变化。初期为锈红色根系看起来无腐烂的痕迹,随着病情加重可以回变成腐烂的黑色,常用多菌灵进行治疗。
竹节参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:
1〉根腐病
根腐病这种植株常见的病害竹节参也不可避免,主要发病位置集中在根系和近地面的根茎位置。发病时多集中在高温湿润的季节,由于长期受到雨水侵蚀而诱发,根系会有明显的变化。初期为锈红色根系看起来无腐烂的痕迹,随着病情加重可以回变成腐烂的黑色。

防治方法:常用多菌灵进行治疗。
2〉疫病
疫病是一种统称,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疫病情况,主要是妨碍叶片生长,导致叶片枯黄。竹节参的疫病是叶片上面会出现异类颜色的水斑,随后慢慢扩散,液斑中心开始慢慢枯黄,最后蔓延整个植株,最后植株萎靡不振,慢慢死亡。

防治方法:可以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。也可用嘧菌酯(2-氰基苯氧基)25%悬浮剂1000~1500倍喷雾。
3〉炭疽病
植物炭疽病是农作物经常发生的一大病害,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。

防治方法:
a、看见发病的植株首先清除病残叶,防止传染。然后喷施25%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
b、结果期开始喷1:0.35: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—1200倍液、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。
4〉立枯病
立枯病大致可分为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青枯病。病理性立枯病受病菌的侵入,在低温下易发病,田间症状是种苗拔起时,不能带根拔出,可用药物防治。生理性青枯病因种苗失水、温度剧变等多种原因造成,田间症状是种苗拔起时能带根拔出。

防治方法:防治立枯病主要是要适时揭膜炼苗,勤揭勤盖,苗床土适当少水,提高种苗抗性,同时,严格对土壤进行消毒,减少立枯病的发生,并在2叶期喷施800倍敌克松药液或600倍菌毒清药液,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喷1公斤药液。有条件的还可在3叶期再用药一次。在床土PH6.5以上,遇低温易发生立枯病,应适当进行土壤调酸。
5〉蝼蛄病
这个病害多因为种植地藏有此类的幼虫,种植户有没有进行对应的除虫处理,最后幼虫慢慢繁育,侵蚀土层植物根系。此类病害一年会出现多次,其成虫会再次在土壤里面产卵,造成比第一次更大的伤害。初次发生时间集中在夏初约5月份左右。

防治方法:可以用50%辛硫磷乳油2000倍浇灌根部土壤杀死蝼蛄或者其幼虫。(也可用阿维菌素+毒死蜱进行根部浇灌)
6〉地下害虫
以地老虎、白蚁为例。地老虎 专门啃食竹节参根茎和树干对竹节参危害较大。

防治方法:
a、地老虎幼虫期,用48%毒死蜱乳油38~50毫升兑水50升喷施地表。
b、氟氰菊酯20~40毫升兑水50~80公斤进行喷雾地表。
六、除草
开春后竹节参开始出苗,因天气暖和,地里杂草也相继出现,杂草要尽早拔出,不能等太大,这样容易带出泥土,影响竹节参根部生长。要勤除草,一个星期左右就要进行下一轮除草。除草宜浅除避免伤及竹节参根部。因竹节参是草本植物,不推荐使用除草剂,以免造成小苗死亡。
七、种子管理与采收
1、5月份后,竹节参开始开花了,这段时间要注意病虫害管理,以免影响种子产量。还要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、使用磷酸二氢钾1:1000倍喷施叶面促花保果。一个星期左右喷施一次。
2、6月份开始结果,这段时间必须把侧枝剪除,这样有利于种子颗粒饱满,7月份种子开始成熟了,由绿变黑,然后变红,一个月后就可以采摘。

3、成熟的果实剪下来进行搓洗,把果肉果皮漂洗干净,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透气出晾干表面水分,切记不能让胚乳变干,即可储藏保管。
4、处理与保存:竹节参种子在成熟采收时,种胚仅为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,因此竹节参必须在湿沙贮藏条件下,保持较高温度,完成“胚后熟”才能正常萌发。将竹节参的种子加上3倍体积的湿润沙子,室内贮藏约90天后达到成熟胚状态,再放于室外低温处理约2个月后待到第2年开春气温升高后,种子开始萌。
八、采收加工
竹节参移栽4年后可以采收,并于秋季采挖,采挖时锄头从植株旁边空隙处下锄逐步挖向根茎,挖起全株,冲洗除泥土和茎叶,去除杂质。剪除须根单独晒干,得到根茎鲜用或晾干装袋,晾干的竹节参用清水洗去泥土,通过太阳曝晒或者干燥设备干燥后除去杂质,于阴凉干燥处贮藏备用,防虫蛀。

采收后清洗干净的竹节参块茎
下一篇: 适合林下种植的药材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