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节参种子播种技术

竹节参从播种出苗到开花结实需3年时间,3年以后年年开花结实。通常1年生苗只有1枚具3小叶的复叶,少数为5小叶,株高5~7cm;2年生植株一般有2种形态:一种是1枚具5小叶的复叶,另一种是2枚具5小叶的复叶,株高7~13cm;3年生植株具有3~4枚(少为2枚),具5小叶的复叶(少为3.4片),约有一半植株生有伞形花序,但大部分种子不饱满或不能成熟,平均株高42cm。

4年生的种子才能成熟,平均株高76.5cm;5年以后多为5枚掌状复叶和伞形花序。药农描述为“3枝5叶韭菜花”。在全年的生长期中,前期地上部分生长迅速,消耗养分多,根重减轻,开花结果时恢复到原重,果熟后生长迅速加快,9月后又逐渐减慢。因此,为促进根茎生长,提高产量,竹节参开花结实期,除留种外,均应将花蕾摘去。

竹节参种子属胚后熟休眠类型。其种子在成熟采收时,种胚仅为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,因此,竹节参种子必须在湿沙贮藏条件下,保持较高温度,完成“胚后熟”,贮藏90天后形成成熟胚,此时有2片白色子叶包住胚芽及3片呈淡绿色的胚叶、胚根、胚茎。形成成熟胚后,胚并不继续生长,种子又进入“上胚轴休眠”状态,再经过一个低温休眠过程,待第2年春气温升高后,胚才继续生长,完成种子萌发过程。种子萌发后,胚根先从种孔中伸出,胚芽也随之伸出,2片肥厚的子叶仍留在种皮内,之后上胚轴迅速生长出土,形成幼茎,茎顶分化出3~5片小叶。子叶养分消耗完后即脱落,此时在土中的胚轴开始增大,形成地下块根。

选种及种子处理:

就地采籽播种,可于8月中、下旬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、粒大、成熟早的4年生以上植株果实,除去果皮,并用0.3%高锰酸钾溶液或10%福尔马林溶液㓎种10分钟,捞出后用清水冲洗,再用湿沙进行保存,(种子:河沙=1:4),保存期内,要经常注意防止湿沙干燥,一般以湿沙捏之成团,扔之即散为度。保存过的种子在播种前还需进行精选,将瘦小和保存过程中发生霉变或失水的种子除掉,再用上述方法进行1次消毒处理,即可播种。

播种期:

播种期为11月中、下旬,过早播种,田间易生长杂草,不利于来年田间管理,过迟播种,会直接影响出苗率及根的生长,同时,由于竹节参多在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栽培,下雪较早,不利于播种。

播种方法:

播种方法以撒播为主。每亩播种量20kg,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撒于整好的畦面上。播种后盖火土灰,以畦面见不到种子外露为度。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堆积、拌匀、细碎,盖肥厚度约1cm,厚薄要均匀,以利出苗整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