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节参块茎高产栽培技术

被誉为“草药之王”,属珍稀濒危的名贵“七类”中草药。由于其兼具北药人参滋补强壮和南药三七活血化瘀之功效,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但是由于人工种植跟不上,野生资源遭遇过度采挖,野生竹节参已经濒临灭绝,加速竹节参繁育和种植,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就竹节参的块茎种植技术进行了粗略总结,为竹节参种植户提供参考。

【选地】

择排水良好,坡度5~20度,pH值在5.5~7.0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土。地势应背风向阳。熟地选栽培前茬以玉米、花生、黄豆等作物为宜。

【整地】

选好地后,荒地于6~7月耕翻,熟地于前茬收获后耕翻。犁耙多次,使土地细碎,充分风化,并通过日晒杀死土中部分病菌和虫卵。有条件的地方,可于耕地时地上铺一层山草进行烧地处理,增加土壤肥力,杀死虫卵。最后一次犁耙时,每亩用生石灰40~50kg均匀的撒于地面,耙细整平作畦,畦面呈瓦背形,畦宽120cm,高20cm,畦间距30cm。畦长视地形及栽培管理需要而定。播种前或种植前,每亩施混合肥2500kg,其中腐熟的农家肥50%~60%,草木灰40%~50%,并拌入钙镁磷肥30~40kg,撒在畦面上,翻入表土内。

【土壤消毒】

在播种或移栽前,在已开沟理畦的土地上,施入基肥进行翻挖及初步平整后,再进行土壤消毒。以50%多菌灵、50%多菌灵或70%代森锌等,用药量为2~8/㎡,也可2种药混用,各4g/㎡。将农药与细土或火土灰拌匀后撒入畦面,再用小耙将药拌入表土层中,2~3天后即可播种或移栽。也可将上述农药配成药液喷洒,分别为多菌灵200~400倍液,敌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锌300倍液,4~8kg/㎡,以表土层湿润3~5cm为宜。

【阴棚搭建】

阴棚材料因地制宜。如用木桩、铁丝、杉条、树枝为材料搭棚,则木桩高为1.8m,桩栽在每畦中间,入土30cm,保持桩顶基本平整,行距为1.5m,桩距为1.2m,棚架内空1.5m,棚架育苗隐蔽度应控制在65%左右,移栽控制在55%左右。如用水泥桩、铁丝及遮荫布为材料搭棚,则作水泥桩,规格为0.06m×0.08m×2m,内置直径6.5mm钢筋1根,入土40~50cm,行距3m,桩距2m,每隔1畦在畦中心栽1排水泥桩,顶部用铁丝按“♯”字形固定,上盖遮阳度为65%的遮阳网,并用扎丝固定,内空1.5m。越冬前,应将阴棚上的遮阳网卷起或收回,来年4月底恢复遮盖。

【块茎种植】

间距15-25公分,视块茎大小而异,块茎大的可稍微间距大一点。特殊注意事项:块茎需看清正反面,出芽头位置朝上放置,根须位置朝下,无芽头的注意分清正反面,正面有凹陷朝上。土层厚度5-6公分左右。建议种植时候,将块茎分大小分区域种植,大的统一种一起,小个种一起,方便集中管理。冬季宜覆盖树叶稻草等保暖保湿。

【田间管理】

(1)中耕除草。出芽之后需要及时除草,以免杂草争肥,人工除草最安全,后期苗子粗壮之后可以酌情喷施除草剂药物类除草。除草时要浅锄,免得伤根。

(2)追肥,发芽之后可以喷施叶面肥,夏季可以追肥一次。肥料建议使用有机肥或者发酵好的农家肥,切忌使用商品性化肥。

(3)灌溉和排水。经常保持湿润,干旱时要浇水。田地需要疏松,沥水,透气,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。

【温馨提醒】专人看管,防止偷盗